8月10日,2022英特尔中国学术峰会于福州召开。英特尔中国学术峰会源起2003年,是英特尔中国在学术合作领域的年度重要活动之一。近年来,随着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,未来数据量将呈指数级增长,数据形态也日趋多元化。面对既海量又多样化的数据发展趋势,业内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有了诸多变革,也引发了人才培养的种种革新。因此,本届英特尔中国学术峰会围绕“数字化转型”和“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”两大主题展开深度探讨,公共探讨产学研合作新模式。
会上,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、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王锐表示,如今,全球每天会产生约270,000 PB的数据,预计到2030年,平均每个人将拥有1 Petaflop(每秒进行1015次浮点运算)的算力和1 PB的数据,时延不到1毫秒。如今业内对数据需求的不断增加,也是人民对未来技术的一种期盼,就更加促使整个产业界、学界以及科研界一起携手面对各种挑战,不断拓展加速数字化转型的新技术、新方式。
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、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王锐于“2022英特尔中国学术峰会”发表大会致辞
此外,王锐特别强调,在加强人才培养方面,不仅仅在于高等教育,职业教育的人才的培养同样重要。未来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,对于人才的需求,既需要高等教育中的研究型人才,也需要新型技术人才。因此,未来在针对数字化转型的人才培养时,需要渗透到基础教育、职业教育、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,从而全方位推动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。
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各行各业的发展,在教育领域亦是如此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,不少院校通过与企业间的产学研融合创新,成为了学界榜样,培养出了大批新型人才的同时也获得了很大成就。会上,清华大学教授、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魏少军介绍,清华大学与英特尔的合作长达15年,最早在先进移动计算方面开展联合研究,在双方的共同资助下,清华大学挂牌成立了清华大学英特尔先进移动计算联合研究中心,并从2008年开始启动科研工作。在研究过程中,清华大学教授、学生能够有机会与英特尔研究员共同进行研究工作,相互学习、相互促进,最终研发出融合可重构计算技术的新型x86处理器——Edison,该成果为清华团队最终荣获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奠定了强大基础。
王锐表示,尽管如今对数字世界的美好愿望,与产业界现实的数字化进程之间,还有很大的空间与距离,这是挑战、更是全行业的机遇。我们要深入释放数据的价值,挖掘数字经济的潜力,以坚持创新、开放合作为不变的主调,不断推进产学研的合作、推动技术的发展。
英特尔研究院副总裁、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表示,如今,数字化转型还处于初级阶段,大多数技术只能在互联网层面实现,未来若想进入元宇宙等更虚拟的世界,仍有很长的路要走。这也需要产学研的融合创新,加快技术的落地,而不仅仅将技术停留在学术层面,而是能够将其真正实现产业化、商业化,并真正赋能各行各业,而这也是产学研融合未来所需要突破的关键挑战。